“綠色”衛生科研工程如何建? 臺灣衛生研究院建設心得

文/許常吉關偉強   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

      臺灣衛生研究院第一期工程,於2000年4月進行規劃設計,於2005年7月落成使用,包括研究大樓、行政大樓、圖書館與資訊中心3棟主要建築物,及能源資訊中心、廢棄物處理中心。該工程共用戶外空間,充滿著植栽、地形景觀、水瀑;室內科研空間,則具有很大的“變動彈性”;在基地綠化、基地保水、日常節能、CO2減量、水資源節約、污水垃圾改善、廢棄物減量等“綠色建築”評估指標上,設計考慮縝密;還採取了地形塑造等物理環境控制策略。2006年,本項目獲得臺灣第四屆優良綠色建築設計獎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綠色”衛生科研工程。

 

本專案的緣起與設計理念

      臺灣衛生研究院,是臺灣醫藥衛生最高研究單位,其任務包括:推動臺灣衛生相關領域研究,規劃臺灣預防保健政策,及進行本領域人才的培訓、交流、提升。

 

本案的緣起

      本案的緣起,是為臺灣衛生研究院,提供一個完善的研究建築,及相關的支援硬體,讓該研究院原散落於臺灣各地的研究機構(如各研究單位及中心等),得以統合於一個具有特色及先進設備的院區內,促進相關研究、交流、互動,進而爭取在該領域獲得創造性突破。

 

現設于本院區內的研究單位,共有11個:

1.癌症研究所

2.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

3.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

4.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

5.醫學工程研究組

6.環境衛生

7.職業醫學研究組

8.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

9.感染症研究組

10.納米醫學研究中心

11.免疫醫學研究中心及疫苗研發中心

 

      本建築群,為了滿足眾多不同領域研究的需要,及相關支援設施的要求,選擇由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與NBBJ及EWA,設計第一期的院區,包括研究大樓、行政大樓、圖書館與資訊中心3大建築物,及能源資訊中心、廢棄物處理中心。

 

設計理念

      本專案基地,位於一片臺地上,南側最高點至最低點間有6m高差,形成了基地南面寬闊的視野。本專案的設計,利用此基地特色,讓建築群朝南側展開,以期自建物內任一點向外,均能得到最好的開放景致。為了將院區內不同時期、多階段興建的建築物,形成具秩序的建築群,建築師利用了“景觀絲帶”,將建築物串連起來,營造了一氣呵成的整體性。第一期的3棟主要建築物,以戶外連廊相接,圈圍出一個由3座建築共用的戶外空間。這並非一個單純的戶外空間,而是充滿著由植栽、地形景觀、水瀑組成的“場所”。研究人員工作之余,可在此放鬆,進行戶外活動。

     本項目的建築風格,採用了簡潔、無過多裝飾的語彙,來呼應研究院理性、科技的內涵。其戶外連廊,採用了顏色、質感大異其趣的岩材。這一方面豐富了建築群的質感,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建築物的潔淨、理性特色。

 

衛生科研空間的規劃特色及重點

      院區建築群中,以實驗室為主的研究大樓,是主體性建築物。不管從其功能性角度來看,還是從其建築配置的居中位置來看,都說明了這一點。

 

衛生科研空間的“變動彈性”

      當今,由於科技日新月異,科研目標常會隨需要而改變,所以研究人員很多時候,會隨所指派之任務而組成團隊——當該項任務完成後,此任務導向(Mission Oriented)團隊,也將會解散。這種研究團隊的組成方式,是現今研究主題多變的大趨勢所決定的。相應的,建築硬體必須能適應變動需求,並在影響最小的前提下改變,以滿足新的需要。    基於此,當下科研建築的特色,就在於具有最大的“變動彈性”(Flexibility)。

 

所謂“變動彈性”包括:

適應性(Adaptability)、靈活性(Versatility)、交互對換性(Interchangeability)及擴充性(Expansibility)。

 

1.適應性,是指在緊急或一般的情況下,依需求做出對應調整,

如送風量、空調正負壓差的改變,溫濕度、電源供應的調整等,以適應未來新的需求。 

 

2.靈活性,是指在一定空間範圍內,內部專案(包括儀器、設備等)之重組。

這樣的重組需求,在實驗室或在實驗動物飼養室中,同樣重要。

 

3.交互對換性,是指不同空間對調時,能相應容納。

 

4.擴充性,是指在建物內各研究部門擴大使用面積,需改變隔間;

或是在原建築物基礎上加建,以滿足新的需要。

 

 

模矩化的實驗室空間(Module)

      實驗室最經濟的使用尺寸,為短向3.2~3.5m。這尺寸讓實驗桌以外的人行空間,不至於大到可堆放雜物,或小到行動不便而造成危險。空間的模矩化,是在開放實驗室內,呈現出規律性的實驗桌配置,同時也反映在核心支援區內,各空間之分隔尺寸,有相互間的倍數關係。這樣的模矩關係,能充分落實現代化實驗室所需的彈性要求。具倍數的空間尺寸,使得空間之間的實驗桌、桌上儀器、落地型儀器等,能在不影響到隔間板的情況下調換,即能容納使用。各實驗空間在模矩化的情況下,皆能重複及規律地預留彈性供電、供水,甚至是空調送排氣口的接點。在預留彈性供應量的情況下,各實驗空間在影響不大的變動下,即能增設所需的水電空調等供應。每個單元空間,皆有獨立的設備供應系統,任何變動都不會影響到鄰近的工作空間。實驗室的人工光源,要求無影,以給研究人員提供最佳的視覺環境。模矩化的空間,讓燈具的位置也能完全被掌握,並設在實驗桌的正方上。

 

 

設備夾層(Interstitial Space)

      實驗室正上方1層[C2],供設備使用。實驗室設備,除一般資訊、水電、空調管線外,更包含了大量供排氣管路及過濾配件,供生物安全操作櫃及化學排煙櫃等使用。本設備夾層,讓人員能在不影響下方實驗室研究工作的情況下,進行定期的維護作業,及不定期的實驗室變動之配合工作。

 

開放實驗室

     為了提供高品質的實驗室空間,在無交互污染的前提下,採用開放式實驗室,讓自然光進入實驗室的主要人員工作空間中。開放式實驗室,可提供人員更多的交流及互動的機會,同時使用型式上更具彈性。開放式實驗室的另一優點,在於使用了開放走道(Ghost Corridor),從而可不必因重複設置內、外雙走道,而浪費實驗室內可使用的空間。

 

核心支持實驗室(Central Support Core)

      科技的發達,使實驗室內的儀器取代了一部分人力工作。這些儀器中的一大部分,在同一研究單位內是可共用的。另外,儀器中有不少會發熱、產生噪音。將相關空間集中設置,除使研究單位資源能共用外,還提高了功能性效率,也讓一般實驗室空間品質更高。

 

實驗室都符合美國生物安全第二等級要求

     本專案之一般實驗室,皆能達到美規生物安全第二等級的環境要求,包括室內材料的使用、空調送回排的要求、安全設備(如洗手台、洗眼器、緊急淨身器)的設置等。

 

衛生安全第三級(BSL-3)實驗室

      本專案于研究大樓7樓,設置了兩套共4間符合臺灣生物安全第三級規範所定的生物安全第三級實驗室。實驗室內各空間之壓差設計嚴謹,以防止負壓的實驗操作區空氣向外流。生物安全實驗室的設計理念,正好與醫院的潔淨手術室相反:手術室,嚴禁汙物進入產生污染;生物安全實驗室,卻要求所有實驗室內汙物與外部隔離,以形成一個封閉的“容器”(Containment)。因此,生物安全第三級實驗室內,設有高壓真空滅菌鍋,鍋體內能將外排氣體與冷凝水及自身,過濾滅菌後外排。研究主管辦公室,獨立設於實驗室外。辦公室空調絕大部分,為迴圈式冷氣供應。而實驗室卻為了潔淨的研究環境,而採用全新風冷氣供應。將辦公室分離,可讓空調能源更能發揮效率,不至於耗費在辦公室,而造成浪費。

 

“綠色建築”各評估指標的縝密設計考慮

基地綠化

      院區之植栽規劃,從維持自然環境生態平衡、尊重生命的理念出發,將現有植栽儘量保留,而無法現地保留者,於院區中擇適當地點進行移植,其中包含了水柳、鳳凰木、苦楝、羊蹄甲、松樹、大葉桉、檸檬桉……。植栽樹種的選擇,以原生及鄉土樹種為主 - 占植栽總數1/2以上,植物種類的多樣化,更達60種以上。院區總植樹量:原有喬木計632株,新植喬木計1550株,灌木及地被種植面積,約達176 700m2(不含草地部分),並採用複層式之植栽配置,及三角種植方式。另外,院區內原有之表土(20cm厚),于整地時予以保留暫存,再于景觀植栽工程實施時,回填利用。在未定生態多樣性指標評估時,本院區之植栽綠化,已具備了其中混合密林、植物多樣性及土壤生態等評估專案的設計精神。

 

基地保水

     本院區的規劃原則,是維持環境平衡及水土保持,創造整體和諧並有獨特風格的景觀意象。整體規劃以東西向之中央綠帶及步道系統,形成了院區之景觀軸線。院區內,保留大面積綠地(占基地面積60%),並利用區內挖填土方,塑造地景變化。除達到土方平衡的目標外,還配合排水系統設計,將院區地表水分區引導至滲透低地及滯洪池,提供了土壤水分涵養之功能。滯洪池之雨水,回收供給植物澆灌使用。景觀鋪地計畫,於廣場、停車場等區域,儘量採用透水材料(高壓水泥磚及植草磚),以維持雨水的下滲功能,及降低涇流量。建築周邊開挖人工地盤上,回填厚度大於45cm以上之覆土,進行植栽綠化,達成了綠色建築基地保水指標的標準。

 

日常節能

     行政大樓行政大樓,主要作為辦公室之用,整棟大樓採用中央空調。本棟建築配置為南北走向,建築物東西向立面開口。為避免陽光直射,而造成空調耗能增加,本項目設置了深約1.6m的遮陽板。

 

圖書館與資訊大樓

      以3層的圖書館為主,另外是資訊辦公室、演藝廳及餐廳。整棟大樓采中央空調。

 

研究大樓

      主要作為實驗室之用,也包括了研究員的辦公室。整棟大樓采中央空調。

 

實驗室空間部分

      因實驗對環境條件之要求,采24h全新風空調,晚間保持30%的空調量。由於本棟建築物配置為南北走向,所以建築物東西向立面開口,以避免陽光直射,而造成空調增加耗能。還設有深約2.3m之遮陽板。

 

基本資料

      本院區設獨立機電中心,含分量儲冰槽,以降低用電契約容量,使其有效達到節能目標,及減少運轉電費支出。機電中心也考慮了擴建計畫,整合未來擴建時,所需冷熱源系統的增設與銜接。

 

空調系統

      冷水側循環系統中,冷水以環狀管送至行政大樓、圖資大樓及研究大樓,再由各棟建築之區域冷水泵,送至空氣側設備做熱交換。空氣側循環系統中,送排風系統原則上採用分區獨立模式,以適合不同的使用需求。行政大樓及圖資大樓,採用預冷空調箱加小送風機;研究大樓,采全新風變風量系統,實驗室之換氣次數每小時6次以上。

 

節能源考慮

      採用具有節能效果的VAV供給和排氣系統;對於空氣傳輸裝置,採用焓節能器控制;對於提供室內空調之風扇、冷水和熱水區域泵等設備,採用變頻驅動;安裝充有乙二醇液的旁通盤管,以便預先調整室外空氣溫度,以達到將引進室外空氣到空氣箱,與建築物排放空氣等系統之間,做熱回收;使用低表面風速的盤管和篩檢程式,以降低靜壓值,借此減少風扇消耗功率。照明燈具採用高效率、高功率型,日光燈則採用電子式鎮流器及鏡面鋁板反射,以提升燈具效率比;照明控制在公共區域,以兩線式管理;車道燈,則採取點滅感應器控制。窗戶簾由單獨開關控制,以期達節能目的;空調等系統還考慮了夜間停機控制的可能;冷水儲存也被考慮,以適應峰穀運轉需求。

 

CO2減量

研究大樓

     地上9層,地下2層。結構體為鋼構架,外牆掛PC預鑄牆。平面為不規則之對稱形。地面層以上之各層,高度平均,且無立面出挑,立面並無特殊裝飾,只有東西側非主結構外的遮陽板,所以裝飾性適中。除電梯間、管道間及廁所外,內部隔間牆全部採用幹式施工輕隔間。

 

行政大樓

      地上5層,地下2層。本棟建築為RC結構,外牆為RC牆,無立面出挑,遮陽板、裝飾性、採用幹式施工輕隔間等方面,與研究大樓同。

 

圖資大樓

      地上6層,地下2層,結構體為RC+SC結構,外牆為RC造,立面並無特殊裝飾,遮陽板、裝飾性、採用幹式施工輕隔間等方面,與研究大樓同。以3棟建築物之總樓地板面積加權計算,CO2減量指標之值為0.874。因此,本“綠色建築”指標為合格。

 

水資源節約

      本工程中水水源,來自科學園區汙水處理廠處理後之排放水,其處理量遠大於本棟建築之馬桶、小便鬥等用水器具之需求量。馬桶採用坐式沖水閥型。本工程設計中水為沖刷水水源,依照學者專家們的研究建議,將以沖水閥型馬桶為首要選擇,故本器具不列入節水器材。小便鬥採用電眼感應二段式自動沖水(離去即停不浪費),使用廠牌型號為電光牌。實驗室水槽所設置之龍頭,市面上未有相關之自動式省水產品,故實驗室內採用的龍頭皆為手動式,單位流量>9L/min。實驗室內之龍頭,也不列入檢討範圍內。實驗室內,另設有緊急沖身洗眼器及洗眼器等用水設備,因平時並不使用,故不列入檢討範圍內。

 

污水垃圾改善

      臺灣衛生研究院各項生活排水,皆接到竹科園區之汙水處理設施;廚房及其它擬有固體物之污水源,會設置截留槽。實驗室之排放廢水,會經研究大樓設置于地下2樓的廢水處理場,做前置處理,達相關廢水排放標準後,再排至院區內下水道,與其它廢污水排出院區,至科學工業園區的汙水處理場。垃圾處理,設置有獨立的廢棄物處理中心。該建築風格簡潔,與主要建築群呼應。建築物四周種有樹木植栽,以美化環境。由於本院區研究大樓內設實驗室,除一般廢棄物外,也含特殊化學性廢棄物,所以廢棄物處理常式比一般辦公大樓複雜,要求也更高。各類廢棄物收集後,須依廢棄物性質分類、貯存,以利後續處理。而廢棄物之運送動線,也在考慮設定之中。

 

廢棄物減量

      基礎開挖面積,是以地下2樓之開挖面積為計算依據的:研究大樓13 198.25m2、行政大樓5365.77m2、圖資大樓3928.90m2,共計22 492.92 m2。地下室容許開挖土方基準,依“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”提示,有地下室開挖時採用0.65。由於是3棟建物合併計算,構造別包括有鋼結構、SRC結構及RC結構,因此廢棄物減量指數,採用最差的等級0值計算。基地平衡土方用量,以0為計算值。在整個院區之初步規劃構想中,就考慮利用開挖地下室之余土,作為院區中之人為起伏丘陵用土,因此,院區景觀設計規劃中,就已將餘土處理掉,而不需運出院區外處理。各挖填土方量,見“本項目挖填土方量表”。本項目挖填土方量表(排“廢棄物減量”同對開)

挖方
構造物開挖447 347.50m2
開挖土石方65 416.49m2
填方
整地填方280 973.06m2
構造物回填154 856.28m2
沃土暫存處理58 980.0m2
余方暫存處理17 954.65m2
 

      在營建自動化使用工法方面,3棟建築物皆採用木模系統,內部皆採用幹式輕隔間來處理;預鑄外牆,則只有研究大樓在使用,其立面面積占3棟建築總立面的66.1%(27059.67/40964.18%)。建築工程施工工地中,也採取了各項粒狀污染物防制措施。我們清楚瞭解到在開發施工期間,對基地及環境之可能影響,進而加以避免。

 

物理環境控制策略

地形塑造

      本案設置地下室,共開挖447 347 m2。為了不將土方運離基地,造成廢棄物外移,充分地利用了開挖土方來塑造地形,以丘陵起伏的高低變化,創造出具特色的地景,同時使得若大的基地上,各大建築物不至於散落無序,而能連成一氣。

空調節能

      院區采中央供冷循環系統,將冷水以環管,送至各大樓。為配合相關節能減排政策,減少運轉電費支出,採用了分量儲冰槽,以降低用電契約容量。由於本案之功能需求的特殊性,大樓必須採用全新風,因此,大樓供排氣系統採用VAV變數控制閥,來控制流量,以降低不必要的能源耗費。另一方面,大樓供排氣系統,也利用了物理機制,如旁通盤管做“冷回收”及“熱回收”,以達節能目的。

 

回收水利用

      院區中水來源,為回收區內達排放標準的生活污水,經三級處理後,作為各大樓馬桶沖刷用水。依推估,全院區的單日生活總用水量約327t,而沖刷用水量則約115t/d。使用上,中水之供應遠大於需求。雨水的回收,則做為補充植栽澆灌及空調冷卻水塔用水。

 

滯洪池及貯水低地

      本案基地上,設置了3個容水量共達5800m3以上的滯洪池,及3個容量共達2000 m3以上的透水低窪綠地,用以作為大雨量時之雨水暫存區。低窪綠地有良好的透水地面,長時積水後,能完全滲入土內;而大雨來臨時,則又能將排不掉的雨水,限制在一定範圍內,而不致影響建物。滯洪池也有相同的功能,同時還能長時間存水,作為院區內植栽澆灌的補充用水。

 

設置深長的遮陽板

      由於基地的特色,建築群采南北走向。主要開窗面皆朝東西向,造成日曬問題嚴重。室內盡可能采自然光的要求下,建物外設了深長具效用的遮陽板,除提供了遮陽的功用外,也兼作為外牆維護清理的走道。此外,這深長的遮陽板,與整個建築群融合成一體,成為簡潔之建築語彙,為本項目建築物的一大特色。

 

採用輕隔間牆及預鑄外牆

      本項目主要建築物內部,絕大部分隔間牆,皆採用幹式施工的輕隔間牆。一方面,這是建物功能所需(具彈性更動的隔間牆要求);另一方面,這使得建物達到輕量化目標,進而減少CO2及廢棄物的產生。另外,占主要建築物總外牆面積66%以上的研究大樓,則採用了預鑄外牆面。這樣使得建材使用量減低,更減少了空氣污染。

醫學院及附設醫院

College of Medicine and Hospitals

医学院及附设医院

慈濟專案

Tzu Chi Featured Projects

慈济专案

實驗室

Laboratory

实验室

財團法人及企業醫院

Medical Facilities by NPOs

财团法人及企业医院

外交部/署立/市立/軍醫院

Minister of Foreigner Affair / Government Medical Facilitie

外交部/署立/市立/军医院

大陸專題醫院

Specialty Hospitals in China

大陆专题医院

健康醫療園區

健康医疗园区

Medical Care Center

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

11577 臺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3號2樓之1

+886-2-2783-3615

+886-2-2788-5735

合作夥伴

惟澤(廈門)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

廈門市湖里區湖里大道22號聯發文創口岸1號樓401單元(郵編361000)

0592-2590858

0592-2590858

C.C.Hsu     Associates     Architects     and     Engineers

2F.-1, No.3, Ln. 768, Sec. 4, Bade Rd., Nangang Dist., Taipei   City 115, Taiwan (R.O.C.)

+886-2-2783-3615

+886-2-2788-5735

Partners

Weize  (Xiamen)  Architecture  Design  CO.,  LTD.

#401, No. 22, Huli   Avenue,  Huli  District,   Xiamen, China 361000

0592-2590858

0592-2590858

许常吉建筑师事务所

11577 台北市南港区八德路四段768巷3号2楼之1

+886-2-2783-3615

+886-2-2788-5735

合作伙伴

惟泽(厦门)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

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22号联发文创口岸1号楼401单元(邮编361000)

0592-2590858

0592-2590858

台灣醫療建築暨醫務管理交流協會

11577 臺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3號2樓之1

+886-2-2782-9671

+886-2-2788-5735

 

聖帝國際建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北京第一分公司

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4号院A区 1层110室(邮编100053 )

Taiwan  Medical Buildings   and  Healthcare  Executives  Association

2F.-1, No.3, Ln. 768, Sec. 4, Bade Rd., Nangang Dist., Taipei   City 115, Taiwan (R.O.C.)

+886-2-2782-9671

+886-2-2788-5735

 

Shengdi  lnternational  Architecture  &  Engineering  Co., Ltd>

Suit  110,  1st  Floor,  Section   A,  No. 4,  Bai-Guang  Road,   Xi-Cheng  District,  Beijing, China  100053

台湾医疗建筑暨医务管理交流协会

11577 台北市南港区八德路四段768巷3号2楼之1

+886-2-2782-9671

+886-2-2788-5735

 

圣帝国际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北京第一分公司

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4号院A区 1层110室(邮编100053 )